語言版本
帳號 :
密碼 :
 
  簡介一篇對和合本修訂本與諸中文聖經新譯本的學術性評述
2010-8-27
預料和合本仍可居中心位置
《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》2010年七月號刊有一篇莊柔玉的長篇學術論文《和合本在中文聖經多元系統中的位置—前景與挑戰》,是多年來少見的對《和合本》和中文聖經新譯作的極具深度的前膽性研究。

論文很長,只能簡介其結論部分。作者指出﹕

一. 在中文聖經多元系統的演化過程中,出現了一些與《和合本》所沒有的模式,包括遵從直譯方式的《呂振中譯本》(1970),強調“動態對等”(亦作“意義相符、效果對等”—編者)的《現代中文譯本》(1979),採用意譯法的《當代聖經》(1979),呈現個人神學觀點的李常受的《聖經恢復本》(新約﹕1987﹔舊約﹕2003),和突顯非基督徒身份馮象的《摩西五經》(馮譯的《新約全書》也在2010年5月問世—編者)。

他說﹕“這些創新的模式,雖然在不同程度上構成對和合本模式的威脅,但都不能進佔中文聖經‘能產形式庫’的中心,取代《和合本》經典化的地位。”

他說,一般以為對《和合本》構成最大威脅的是1992年出版的《聖經新譯本》,出版者說過“我認為《新譯本》取代《和合本》是一種趨勢,因為《新譯本》與《和合本》有三點大大不同處﹕一是‘依據原文’,二是‘利用高科技’,三是‘由眾多華人聖經學者負責’,但作者指出﹕“有趣的是,這種嚴重的分歧卻未能反映在文本層面上”,也就是說“《聖經新譯本》作為最終製成品的文字內容,不見得與《和合本》有顯著的分別”。“而隨着《新約全書—和合本修訂版》的出版和革新”,《新譯本》支持者所強調模式層面上的分歧也隨之消解。”而新譯本所指出的三項不同也非首創,以往的譯本也各有這些特色。因此,《聖經新譯本》若不能呈現“創新的文學模式,就會被視為二級模倣製成品”。

談到《和合本》的前景,作者認為要等《舊約全書和合本修訂本》誕生後,是否能藉着更新了的文學能產性,確立值得遵從的模式。他推測﹕“踏入21世紀,假如中文聖經多元系統的形式未出現急劇變化,《和合本》模式的領導地位將不會受到重大的挑戰,仍然會位居中文聖經多元系統的中心位置。”

很有趣的是作者說﹕“《和合本修訂版》若被視作《和合本》作品體系的延伸,則其經典性將得以持續,《和合本修訂版》若發現為有別於‘和合本’的聖經譯本,‘修訂版’將如其他譯本一樣,成為與《和合本》角力的另一中文聖經。”

文中只在附註20提到《新漢語譯本》計劃,說是“漢語聖經協會還在進行的一項全新的譯經計劃”,本稿撰寫時,這部以“忠於原文的譯本,貼近生活的文字”為標語的譯本新約全書部分已經面世,應是作者預告將作進一步探討的一部份吧。

網站讀者若有興趣,可看中神網站www.cgst.edu全文。
相關連結
 
網頁設計 由 WOW網頁設計公司提供